如果说城市主干道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一座文明宜居的城市,不仅需要光鲜亮丽的“面子”,更需要整洁舒适的“里子”。昨日,记者从万柏林区政府获悉,该区将重点针对十大类环境要素进行整治管控,力争2018年年底初见成效,让市民感受到明显变化,背街小巷环境乱象将基本得到遏制。
此次整治的背街小巷为主要路面宽度(包括便道)20米以下的街巷和小区内道路,将主要对背街小巷空间内的建筑立面、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市容环卫、标识牌匾、公益宣传、城市家具、绿化景观、城市照明、架空线等十大类环境要素进行整治管控,实现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
万柏林区明确,各乡街作为背街小巷整治的责任主体,要坚持一街一策,对辖区内背街小巷进行摸底梳理、综合研判、靶向施策,以尊重历史、景境相配、因地制宜、便民利民为基本原则,制定具体整治方案。
通过整治,该区将重点解决背街小巷无名称、无标识、不规范以及流浪乞讨问题,实现街巷名称、公共图形标识规范,设置合理,无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流浪乞讨。同时,解决路面破损、坑洼不平、积水等问题,实现路面无明显坑洼不平、无露天排水沟渠、无明显坑洼积水。实施道路路面“黑化”,治理道路及井盖病害,规范设置盲道,整治占用盲道行为,确保人车通行安全;完善雨污管网,实施雨污分流,确保管网排水畅通。
还包括,整修残墙断壁,清洗、粉饰建筑物外立面,规整空调外机、防盗窗、雨棚、卷帘门,确保墙体整洁、美观、色调一致。对配电箱、通讯柜、通讯基站等其附属设施实施涂装美化或绿化遮挡,确保各类箱柜美观。此外,严禁“开墙打洞、破墙开店”,坚决拆除私自搭建的和不美观的棚亭、围墙、围栏等建构筑物。
该区明确了整治“时间表”:到2019年8月31日前全面达标,确保城市管理无盲区、无死角,整体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设施破损严重,需实施大修改造的街巷到2020年8月31日前要全部达标,全面巩固前期整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