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建设医联体 看病就医会发生哪些变化?

太原晚报  2018/01/26

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公布的《太原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有了医联体,看病就医会发生哪些变化?

区域集团:检查互认、处方流动、用药衔接

我市将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在城六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组建区域医疗集团,并在内部推行预约门诊住院、检查互认、处方流动、用药衔接、信息互通。

会诊中心:上级制订方案,下级实施治疗

建设市级远程会诊中心,打造覆盖市、县两级的远程医疗平台,面向基层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远程教学查房、远程病例讨论、手术示教指导、远程医学教育等形式多样的远程医疗服务项目,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上级制订方案,下级实施治疗”医疗模式。

家庭医生:赋予专家号、预留床位等资源

我市全面推行“1个签约服务团队+1所二级医院+1所三级医院”的家庭医生组合签约服务模式。以各类人群需求为导向,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包,建立完善收付费机制,开展分类签约、有偿签约和差异化签约。赋予家庭医生团队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

家庭医生为转诊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对病情稳定、依从性较好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由家庭医生根据上级医院医嘱开具延伸处方和长处方,一次性可开具不超过2个月的配药量。

转诊制度: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

医联体内各单位建立分级诊疗服务机构,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形成紧密衔接的双向转诊渠道。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三级医院做好转诊后技术指导。

鼓励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等加入医联体,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信息平台: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连续记录

结合建立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我市将推进医联体相关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联体内及医联体与区域内医疗机构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共享,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

同时,探索实行远程医疗收费和医保支付政策,促进医疗资源贴近城乡基层。医疗保障:合理拉开报销水平差距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群众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医联体内部,三级医院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同时,我市将以实现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医疗集团为重点,探索医保总额打包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

扫描上面二维码
手机看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西房地产门户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加入城市买房砍价群,实时讨论购房热点话题

关注公众号
获取楼盘信息
添加给利姐
进群聊房

加入买房砍价群

  • 讨论购房话题
  • 你问我答
  • 专业讲解
  • 全面分析

今日热点要闻

热门楼盘

更多特色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