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近段时间,锦绣太原迎来最美秋色,城市外围,崛围山、天龙山、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同燃烧的晚霞,美不胜收;城市之中,太原植物园、迎泽公园、滨河自行车道秋韵十足,仿古建筑、时尚建筑与多彩植物形成色彩碰撞,一派震撼的秋日盛景。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一到秋天树叶就变色吗,又为什么有的变红、有的变黄呢?就此,记者询问了太原植物园、市园林科创服务中心多位专业人士,为您答疑解惑。
树叶为什么会变色?
每到秋季,植物就会变色落叶,这其实是在寒冬来临前,植物为应对不利环境因素而采取的措施。此时,由于光照和温度的原因,植物生长变缓,从土壤中获取的养分和水分有所降低。所以植物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使叶片先变色继而脱落,从而减少水分蒸发,降低营养消耗,以此应对干燥寒冷的冬季。
在这过程中,人们有一个误解,是风吹落了叶片。其实不是,叶子脱落主要是植物的选择,风最多算是顺水推舟。因为落叶归根会“化作春泥更护花”,尤其是叶片中的氮,自然降解后就成了植物生长的养分来源。
为什么有的变黄、有的变红?
叶子变色的原因主要与叶片中的色素变化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有关。叶片中含有多种色素,包括叶绿素、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春夏季节,叶绿素含量较多,占据了叶片颜色的主导地位,因此叶片主要呈绿色。但叶绿素不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随着秋季到来,白天变短、气温转凉,叶子产生的叶绿素越来越少。当叶绿素的分解速度超过其生成速度时,叶片中的绿色色素就开始减少。与此同时,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开始增加,使叶片呈现黄色。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银杏树。此外,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红色,而枫树、黄栌等树木的叶子的细胞液是酸性的,随着叶绿素的减少,它们的叶片便由绿转红。
除色素外,环境因素如温度,尤其是温差,光照强度和土壤酸碱度等也会影响叶片的变色过程。一般而言,当最低气温降至5~6℃、昼夜温差大于10℃时,较高海拔的区域,更容易形成理想的红叶景观。“崛围红叶”即是如此。
为什么有些树木保持常绿?
在我市,除了这些银杏、黄栌、红枫等变色树种外,也有不少树木在秋冬时既不落叶也不变色,这又是为什么呢?
据了解,能始终保持绿色的主要是松柏类树木,它们采取减少树叶表面积(针状叶)从而减少水分蒸发,并在叶表面分泌出一层蜡质防止自身水分蒸发,还能御寒。
综上所述,树叶在秋天变色是植物应对季节变换的生理适应机制,其色彩变化不仅与叶片内色素的动态变化相关,也受到温差、光照、雨量等外部因素影响,共同塑造出五彩斑斓的秋日景观。
(责编:张凯)







今日热点要闻